早在前天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重新写一些之前坚持的题材。开始重新看那些素材,然后也做了些关键词总结,之后只要是花点时间整理一下,一般一篇文字就可以出来了。
可是就是一这样很似简单易行的事,拖延了一两天。昨天刚好有半个多小时的等待的时间。我想到了这件事,对自己说,可以利用这样的碎片化时间来写一下吧,虽然重新开始还是带了倦怠感,可既然想写,就要去做。因为是在等候,就生怕说错过时间,但是也是在那个半小时之内,我真的就把文字写完了,再后来就是花上几分钟的时间,我把一些文字修改了一下就发表了。事实证明它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再做这个尝试了,没想到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通过这件事情,我也更加明白了,很多时候真的就是只是你自己不动手而已,开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这些方式方法,我其实以前就已经知道了解,但是却一直在拖延着,没有去实践或时间,过段时间的就觉得自己很烦躁,没有认真的去坚持,所以有时候看到别人成就了,没必要去羡慕嫉妒,因为你也可以,只不过你自己没有去行动而已。要知道以前一个跟我一起同步实行的同学,他就一直在坚持,现在是让我有点望尘莫及。
所以有时候看再多的鸡汤,听太多的劝解,真正的还是你的内心,你自己想不想去做?想不想改变而已?
还记得那是去年的七月份,窗外的梧桐颤颤地站着。他就在这时候出现,穿着一身的名牌却不招摇。他站在门口用他明亮的眼睛认真地看着这个教室。我把自己的目光从窗外拉回教室,然后看到他站在那里,简简单单的站在那里。像是在哪个地方见过,那样的熟悉。他的目光很平和,就象冬季里最后一片白雪一样无声无息,却又安静平和得让人舒心。老师让他做自我介绍,他告诉大家他叫林凡。而我却更喜欢叫他安
从那以后这个被我叫做安的男孩坐在了我前面。我喜欢从后面看他安静听课的样子,是那样的从容。我习惯了每天下课后去学校后上上的空地上坐一会,象往常一样,放学后我去了后山,只是我在爬上山的时候看见了一个身材修长,留着留海的男孩的背影,没错,那是安他看见我迟疑了一下,随后说:你好。我答了一声好。接着坐在了我以往坐的那片草地上,就这样我第一次和另一个人在那里坐了将近一个小时,后来我就下山了,不知道他一个人在山上干了什么,只是第二天他来得很晚。在坐下的时候看了我一眼,那眼神,让我捉摸不透。
一个月后,又一次爬上后山,站在上次安站的那棵树边上,用新长出来的指甲拨着树皮,把它们放在鼻前,闻着手中飘来老数的香味,无意间看到数干上有一写划痕,是二只胖胖的小猪,它们傻傻得笑着。旁边还有一行字:难到你真的忘了我吗
这时我什么也想起来了,那是我童年和我认的哥哥定下的呀,因为那时我最喜欢的就是那我认为很可爱的猪我什么也明白了,耳边响起一声声:凡哥哥,我一定会回来找你的,你要等我呀那晚我哭了,十年来第一次又为我的凡哥哥流下了眼泪
只是这时,他又离开了我,因为他爸爸的工作调动。
凡哥哥,你还会记得我吗?
当我看了一个小时的社交平台信息之后突然脑子里就变得特别的疲惫,明明,这一天我什么也没有干,明明我并没有去做一些什么,具有生产性的活动,但是我就是疲惫感满满,就好像我已经经历了很多事情一样,一开始我对这个疲惫感,还并没有特别警惕以为只是因为我之前工作太多了所以没有歇过来,但是最近我已经歇了十天半个月了,仍然会有这样的,疲惫感袭击而来,我就开始注意到。
表面上漫不经心而又闲散的去浏览那些和自己毫不相干的数据信息,可能就像是看热闹在吃瓜一样,感觉没有什么,但实际上这些浪费的都是自己的经历,这些闲杂的碎片化信息让自己的经历变得更加散漫了,以至于在做事情的时候很难再去做到注意力集中,那些专注度可能就会下降。
就比如说我们习惯了刷抖音和看小红书,那些视频之后习惯了十天,半个月之后再去微信读书,去阅读书籍,可能就会发现有那么一点点的不适应,尤其是在读上一两本比较高深和专业的书籍之后,你会很明显的发现自己深入不进去,没有办法读下去。
而上面所说的就是我这几天所经历的一个状态。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我就开始有意识的控制自己,浏览社交软件的时间,可能工作这一天完成的效率比较高,我会给自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去看,或者是收集一些信息,了解一下和我一样的同龄人,他们此时此刻在做些什么,不至于和社会太过于脱轨。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又会把充足的时间留给自己,让时间真的发挥它的价值,让我自己去合理利用,比如说可以去学做饭,发挥一下自己的厨艺,毕竟做饭那么难吃,也不太利于自己的健康,其他时候可能就会专注的去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对于自己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体验。
关于碎片化时间,其实还是蛮有争议的。
虽然有很多时间管理者都在推崇说,应该好好的利用碎片化时间,就是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我也从很多书本上面看到有些人就不太推崇,尤其是比较深刻的内容的学习不太适用碎片化时间。
我还是蛮认同的,就是你真正的要去学习某一项技能,或者是对于某项方面想深研究的话,的确是必须拿出一整块大块的时间才可以,因为那样才有助于深度思考。
碎片化的时间,当然也有很不错的应用效果。主要的就是要看你是针对什么样的事情去应用。
自从用了番茄钟之后,因为它中间有个五分钟休息时间,我发现如果你真正的去把那五分钟时间用来做一些零碎的事情,就是学习之后一小片的时间,五分钟之内,你可以去喝水,或者说打扫一下旁边的桌子,或者是扫一下地,或者是做一些简单的整理,你会发现,当你有了目标感之后,那小片的时间就被你利用的很充实。重点是你要知道你在做什么。
中午的午休或者坐车时间,你去学一两个单词,或者看一两篇文章,这样有目的有目标地利用碎片时间,把它最大化才更有意义。
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到底就是每个人关注与对待态度不同就有不同效果!
流过了充满喜怒哀乐的清泉,泉水却也是心中的写照。
乱了的,终究是乱了的。
满地块状玻璃碎片,终究需要人来整理。尽管每一片都有危险。
打碎了的玻璃,就如同脑海里的一些画面,你可以把大块的拼在一起,却也难以顾及那些细小的。即使幸运的拼好了,也有一条条的裂痕。
裂痕是黑色的,乃至于无法看清,就是看清了,你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或许是一些难以理解的东西。
又想起清泉来了。透明无色的。但只要有点什么就被污染了。
在裂痕中添上泉水。其实,玻璃跟泉水一样透明,只不过它更坚强点。
泉水流过细小的裂痕,却没能让它透明起来。
在玻璃的彼端有着若有若无的自己,区别只是玻璃的彼端那忧郁的脸显的更忧郁,如此而已。
碎掉的,价值自然没有了。
我想它最有利用价值的地方莫过于在大动脉来那么一下,如果不能的话,我想应该扔掉,想必不能用它在骨头上刻点什么罢。
碎的,杂乱的,别的什么的,来点什么的。
上一篇:优秀作文,光的作文素材20篇
下一篇:作文大全:相思的作文大全,同步作文6篇